关於灵修
很早以前就想写一篇有关灵修的文章,可是基於自己随性使然,总是晃呀晃的,这一过就是十几二十年,难免心中存有自责之意与沮丧,最近又看到电视上一些怪力乱神节目过於猖厥泛滥,什麽都看不到的灵异照片,没人住的空屋当鬼屋,进去走走叫一叫当探险,甚至一些所谓的大师,一声喝令下,四处皆是鬼灵,人人周遭都跟有神鬼,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有人利用大人心中的虚荣和幼童懵懂的无知,把一株小小的幼苗塑造成灵童或乩童,藉此来满足多数人内心无尽的贪求,毎个人一生当中总有这麽几段起起落落的障碍和测验来陪衬漫漫数十载,为什麽硬要把所有不如意的事归咎於(无辜的)阴灵、婴灵、怨灵呢?冰冻三尺决非一日之寒,错误的传统,扭曲的观念造就出超级迷信的台湾人民王国,有鉴於此因,不得不下定了决心写此篇幅。
第一编 (心中的话)
很早以前就想写一篇有关灵修的文章
很早以前就想写一篇有关灵修的文章,可是基於自己随性使然,总是晃呀晃的,这一过就是十几二十年,难免心中存有自责之意与沮丧,最近又看到电视上一些怪力乱神节目过於猖厥泛滥,什麽都看不到的灵异照片,没人住的空屋当鬼屋,进去走走叫一叫当探险,甚至一些所谓的大师,一声喝令下,四处皆是鬼灵,人人周遭都跟有神鬼,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有人利用大人心中的虚荣和幼童懵懂的无知,把一株小小的幼苗塑造成灵童或乩童,藉此来满足多数人内心无尽的贪求,毎个人一生当中总有这麽几段起起落落的障碍和测验来陪衬漫漫数十载,为什麽硬要把所有不如意的事归咎於(无辜的)阴灵、婴灵、怨灵呢?冰冻三尺决非一日之寒,错误的传统,扭曲的观念造就出超级迷信的台湾人民王国,有鉴於此因,不得不下定了决心写此篇幅。
第二编 (问与答)
若非千古名作,曾几何时能
若非千古名作,曾几何时能引你想要专研正确的灵修?
若非惊天地泣鬼神的 述,您曾几何时刻骨铭心的立志探讨人潜在的能量?
难呀!不同的开场与新鲜的问答做为缘线,希望能够让各位亲爱的有意修行者诱发出赏阅文章内容的动力。
1.问:何谓「通灵者」?通往何方?灵在何处?
记得多年前第一次有人这麽问我这个问题
答:记得多年前第一次有人这麽问我这个问题,我内心非常明白,可是一时之问却无言以对,好比突然被人问「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的矛盾问题,历经千说万解与百般的争执,最後答案还不是(天晓得)。
但是立志专研灵修,绝不该以此做为藉口而蒙过。理当以最难解的问题用最简易的答案来释疑,突破了读者的心防进而迈向教学相长之地。
用个人的意识不须经过肉体的言语而直接以脑波念力接触穿梭阴阳两界有形、无形的其它意识磁场进行沟通,接收到的答案再以己身的意识转逹告知他人,进而为信仰者解答疑问,是为通灵者、灵在无所不在处,但能通往来处来。
2.问:乩童辨事时都会全身抽蓄般的抖动,事後又坚称任何旨意都是神下逹,我什麽都不知道,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答:凡是有过经验的人都知道,身体的抖动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自然现象,好比天气冷了,身体不够壮的人自然就会发抖,肌肉之间不断的抖动磨擦就会产热能来保护身体,重点来了,人在意识清醒时才会发抖,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包括睡觉也一样,顶多身子缩成一团减少散温的面积,除非做梦,因为做梦时也有潜意识在,以上同理可证,我们人体在意识抒发到极限时身体也会自然发抖,灵动时也会,气到极点时也会,高兴过头也会,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天冷时身体壮的人不会发抖,气到极点、高兴过头时,修养够的人也不会,乩童抖动的现象我们称为灵动,但是一个真正修练到家的通灵者是不必有灵动现象的,还有;以上所描述的各种情形绝对是在清醒的状况下进行的,所以说不知道、是完全骗人的;说是神的旨意,我看过用个人的旨意然後铺设立场再骗财、骗色、为非做歹的也很多,破坏真正有心替一些神圣做事人的名誉。
3.问:那些乩童、通灵者个个都好厉害、好可怕,什麽都知道、什麽都会,我有没有辨法像他们一样?如果违背神的旨意会不会招来天遣?
答:不会招来天遣的,只要按照正规的修练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能人异士,没什麽好崇拜、害怕、好奇的。
人往往於感情、事业、财物上的不如意或挫折时就埋天怨地、心灰意冷,最後求助於神明,问乩童、大师,对神职人员总是以敬畏的心态奉之,深不知当中的良诱不齐,有些神职人员更是利用人性的脆弱一面,进行诈财、骗色,以致於人们对另一个世界害怕,又不敢得罪之心态,使正当有爱心有决心的神职人员常有无力的感叹!
4.问:何谓神、何谓鬼?
答:曾经有位老乩身因家中不如意而问我;他拜的到底是不是神,不然怎麽会越拜越糟呢?当我聴到後不禁为他感慨万千,我想这样的例子应该很多吧!当时我反问他;你心正吗?你利用神职骗人吗?你利用神职恐吓人吗?对方回答说;不曾有过,随即我就告诉他;那麽你拜的是神不是鬼,要知道神与鬼绝对只是一个灵体,有如一块金子,能让你好好利用在安居乐业增财进富,也可以让你吃喝嫖赌,招惹是非,金子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灵体本身并没有神鬼的区别,完全取决於你个人的正、邪两念,反倒重要的是先天运势加上後天的修为影响现实状况的走向,在低潮时唯有静下来面对而非一味的怪罪於无形。
5.总 结
灵体它是个气化物,也是个(识觉),常聴人说见「鬼」见「神」还活灵活现得像是一个正常「人体」似的,真是可笑,其实它是一种感觉气化形体而非具体的形态,更离谱的是那些所谓的大师,反而形容的更匪夷所思,说穿了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高强、与众不同,而无中生有、夸大其词罢了,当然啦!如果是梦中看见的就不同了,毕竟再夸张的梦也有人会做,不是吗。
第三篇 (何谓修?)
「修」者行也,即日常生活行径。当今世上有很多人开口闭口阿 陀佛或阿门,动不动就双手合什躹躬作揖,严然慈悲为怀之面孔,私下 却斤斤计较、东家长西家短、道人是非、挑拨离间、耍阴鬪狠、争权夺利、自私自利,更自认清高,彷佛己身之外、他人皆凡夫俗子,有人外在道貌岸然,开口长篇大道理,私下 偷蒙拐骗、陷害周边人,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当然亦有立志修行者不得其义,一味持经念佛,铺挢造路、布施捐献,尽心尽力的行善,受尽社会大众赞扬而忽略自身的能力有限,把自己的家庭与婚姻和经济弄得一团糟,此宏愿虽令人佩服,但却有点本末倒置。也有志高者以道法发愿救世渡人,殊不知完全靠神力是一种错误,并非无形的力量不够,而是神职人员能力不足,不能完全领悟神意,稍稍的差池即有可能误人、误事、误己。
之前有提到修行即是生活,生活即是修行,它其实是再原始不过的自然法则,也是我等所注重的修行『自然道』。人争一口「气」,这「气」仍支撑人体生存的必备气息,而非争面子出一口气的「气」,亦代表着一个人必须生存才有法可修,浅而易见「修」不就是该把自己定位,然後尽职的活在当今世上。
怎麽去生活而不会妨碍他人、破坏自己、这就是修了。当然事不尽人意,那麽当你遇到困境、遇到外来的加害,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此时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渡过,这更是修的课题了,谁能预料自己一生会遇上什麽事呢?有幸平安度过每一天、每一分钟,其实已是上天的恩赐,何必计较太多。活到最後一分一秒能付出多少算多少,这不就是一种幸福吗?至少你没有白白浪费人生。也就是说如何生活就是修行。
气者通行於全身、腠理、营卫之间无所不至,也就是中医所谓之「气」血,气顺则血行,气不顺则血滞,气逆则血热,气弱则血行不良,可见得「气」血是分不开的,气之动态更是占其重要之地位。
气即是呼息,一呼一息间牵动气之行驶,气顺气和,则人身心平和,因此我要每位学生修行之路必须先由调息(气)开始,能有正确的调息则较不致妄动肝火,也较不致体虚悲观,更能增智慧,心性能定,进而使修行的路能走的更平顺。
第四篇 (第一步骤-气)
气的重要既已知道,那该如何使气的流动更顺畅呢?这就是我们要谈的。
灵动之中有经验者就知道,往往会不由自主、难以控制行为或种种幻象,感应特别强烈。所以我辈中人,我特别要求所有学生要先增强本身气场而後配合本灵的感觉,使自己能更精确的对外在事物,融合内在潜能的互动,而使自我成长,沈静不浮,进而判断事理,更运用於工作及生活上。
常听初学者、刚入门的问题是被无来由的灵动困扰、而不知该如何面对家人、友人、工作同伴,因此我们学习的宗旨必须要逹到日常生活上,不露痕迹完全正常的生活。
气的茁壮:人体本身就充满气,只是我们不知该如何使它增强顺畅,当然第一要件就是先学会吐纳,也就是睡觉时所用的腹式呼吸。往往被学生问得我啼笑皆非;「我怎麽吸气总是在胸腔很用力的压,还是压不到小腹,怎麽办?」,当然凡事总有个诀窍,所谓气纳丹田,丹田者肚脐下一寸,那麽吸气必须把气聚到丹田处,凡有空隙处皆有气之存在。丹田既要纳气,当然必须把丹田处的空隙缩小,显而易见,只要把小腹的气慢慢呼出,让小腹缩扁,那麽再慢慢吸气,自然就能气纳丹田了,初学者必须专注於一吸一呼之间,慢慢的就能很自然的调匀,根本不须刻意去使力,这不是很简单吗?当你吐纳功夫作一段时间後会发觉旧有的病痛会发作,但不是很严重,它只是在清除体内的秽气,使酸硷值平衡,进而能逹「神清气爽」之
功能。
当然还有更进一步的方法、只是那必须有识者在旁指导,方不致於乱神、引起後遗症。一般人只要学习吐纳、更持之以恒就有很大的效果。如果以养生为前提、千万不可学他人在佛堂中闭目静思、再而吐纳调息,只要在静室中即可。如果在外面或风景区气场好的地方,不用闭上眼睛、静静的
调息,如此一来就能达到强身、跟静化磁场之效果。更不可能因对不熟悉的环境产生心虚、怯怕,而导致气场乱掉。(引发无形界外来灵体的入侵)。
有不少这类的修行者上门来求诊、往往在他们身上显现出卡到一堆不同的魂魄。只要遵守这些原则、便可快快乐乐的调息,使心情稳定、修行路走来也能比较顺。
第五篇 ( 修行即时)
曾经有学生问到:我先前不懂事、做错很多错事,还有资格修行吗?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因为这不是单独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众生的问题。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记得我也曾为此事迷思过,以其生活在过去、浪费大好时光,不如即时修行、利用剩馀的生命,能付出多少算多少。以其想不开要结束自己、不如当自己已经死往、只是一个灵体、反而能用此灵体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甚而能了无牵挂的修行。想想当你已没生命了、还有何事需要计较?还有何事可怕?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姑且不论我们的错、是否前世的因果,至少现在的自己也要保住生命,即时修行、充实本身能量,往後可弭补多少算多少。
修行路上、不是你有多大的能力,而是你有真心忏悔吗?你有尽本分做好
你当下该尽的义务吗?
只要用心去做、纵然做不好、也不用灰心。因为你尽力了、对有形、无形、对自己都是很好的交代。更能得到本灵的照顾。
莫问过往、注重当下、 就像不问前世、 只问今生,以当下计画未来太多的不幸、 致使多数人思想极端、 这也是正常反应,当我们遇到别人有此情况、必须多点包容;如果我们自己是当事者、 更应该拿出智慧、既然不能改变任何环境以及人、事、物、唯有去顺应它。
真正的修行其实只是日常生活、做好包容、学习、教导,对长辈尽本分、对平辈尽关心、对晚辈尽爱心、这是义务。但也不是一味的愚孝、纵容、溺爱、自古以来婆媳问题总是最难解的。有太多婆媳把生命为此葬送掉。
夫妻感情出问题、儿女的事、亲朋的争执┅┅不胜枚举。活着其实是很难的一门学问,有鉴於此,希望大家更应该即时修行。
第六篇 (何谓本灵)
本灵者、来处之主灵、简单一句话就是原来的自己,每个人都是本灵的分灵、修行就是为了回归到本位、不必再轮回,那麽本灵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乩童以及通灵者很多都是外来灵体,当然那也是关系到累世以来太多的因因果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开始就能接受到本灵的直接眷顾。如果你接受外来灵、那麽你生活上、思想上都会难以自主。相对的你除了必须负担自己的因果,还必须负担外灵的因果。如果是因果使然、那更应该赶快还清,让本灵直接回到我们身上。能接触本灵的加持、你会比较沉稳、比较有智慧、当然也有逢凶化吉的功能,虽然无法完全无灾无难,但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定的起伏度。并不是无形的神佛都是万能的,本灵也是一样。人生中难免有劫难、难免有不如意,只是如何把杀伤力减到最小,这才是最重要的。
修行之时、也是会有犯错的时候,要赶快用智慧即时回头,并不是你一犯错就前功尽去,修行的路就必从头来。那又有谁敢再修行呢?
人的生命是很无常的、谁知道自己哪天会懒得呼吸呢?所以当你还有一口气在的时候、更应该好好的把握机会,即时修行。
很多初学者往往把对外界无形的感应放在第一位,稍微有一点感应就觉得很奇怪,甚而更加用心去感应。反而忽略正轨的修行。对灵的感应只是附带的条件。如果你长期的浸淫在里面,那跟一般乩童又有何不同?
相对的如果乩童能再进一步的修本灵、那就可以免除对无形界的好奇 、当然更能事半功倍 ,因为你既还清累世因缘、更能与他们同修。
有位老先生年轻时 曾经做王爷的笔生 後来老婆因癌症往生 从此心灰意冷、性格大变、斤斤计较,老实说,的确情有可原,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宿命、埋怨无形的神佛、似乎也不是很正确。後来交了一位较年轻的女子,也为此跟儿女们闹得很不愉快,不论其家事、但论人心的变化、再好的感情都会变质。近日中这位老先生也因病过往了、难保对方不会再交别人,那世事又有何可计较呢?
第七篇 (心境的转换)
最近总是心浮气躁、 莫名的为过去的事情动怒,才发觉有一段时间疏於调息了,只因为太多的事在忙着,也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总知道要学生们调息、可以使以心静平和、更能改变磁场,而自己却忘了,这也是给自己一个警惕。
最重要是遇到事情不是一味的想办法去忘记他, 而是要怎麽去适应去转换思想最重要。例如往别人的好处想、或暂时离开现场到外面去转一圈、使心情平静,自然想法就会比较开朗。有些时候小事情过去就没事了,如果大事情也比较能冷静的面对。试想一时想不开把事情闹大一发不可收拾,不管损失的是金钱或是健康、都不值得,如果损失的是你的好朋友,那不是更得不偿失吗?往往很多人总是为了一时之气、面子问题争论到没有下台的机会,而一错再错,最後乾脆错到底,其实内心是知道的、就是要赌那口气。怕被别人笑怕被别人瞧不起。
当然也有人修养好的对这些问题,似乎不成问题,但这终究是少之又少的人。有幸有这种胸襟的应该好好把持,修行路上你的阻碍必定比别人少很多。还有最重要的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知识上的学习、找出自己的潜在能力,当你有某些方面的兴趣、你便不会把心思放在无谓的事情上,至少在生活上不会觉得无聊、不会觉得毫无目的、像行尸走肉,只会看到别人的错误,不知自己带给他人多少麻烦。曾经有学生问我:学那些我又用不到。真让人啼笑皆非,学习与兴趣哪天会用到,谁知道呢?至少生活上多点话题,人群中不会被孤立。也不会永远当井底之蛙。要知道枯燥单调的人生中,要如何生活得有意义,又多彩多姿、是必须自己去寻找的。
第八篇 (随缘)
修行者常有对周遭亲朋好友有一种无力感,不知该如何纠正他们,尤其是遇到自己的血亲更是痛心到极点,错误的行为、错误的思想、总总的坏习惯┅┅总之,你恨不得大家都好,却使不上力。相信很多人都有遇到这种苦,我辈并非圣人、不是我们没错、只是我们尽可能注意与改过,当你遇到了,也只能劝化与点化,致於成效如何,就看他们的造化,你不可能改变任何事实。所以一句话『随缘』。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都有他们的思想领域与环境遭遇,没有跌倒怎麽知道什麽是站起来?唯有失败挫折中才能体会人生的路该怎麽走。所以你也只能尽责的劝导、至於他们能吸收多少,就不是我们能掌握的,也不可一说再说、那只会造成反弹,帮助不成反倒变成害了对方。有时社会事件常引发我们内心的同情、当然能力所及伸出援手是应当的、如果帮不上忙也不必内疚,甚至遇到别人有危难时也是如此。千万不可把别人的事一再的揽在身上,以为那才是真正的修行,并不是唯有付出才是修行,当你遇上了、就量力而为,没真正遇上、别硬要插手。还是那句话『随缘』。缘份是很难界定的东西,不必勉强自己,一定要划分清楚。
最主要是心意、用心做事比做些形式上的事更珍贵。当然付出不一定要得到回报,你尚有能力付出已经是上天给我们最大的礼物了。别人对我们的好,一定要记住;我们对别人的好,就请忘了吧!留给别人去记吧!要付出就要有欢喜心,别为了那是功德一件而做。纵然别人忘记了或恩将仇报,那又如何?其实那是人之常情,只要你不去想你的付出,心 的挫折与反弹就不会那麽大了。况且无形中我们也许同样犯了这种错误,只是我们没注意罢了,更也许我们心里知道、但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暂且对不起别人,也有可能。所以凡事随缘、凡事付出别为了得到回报。
第 九篇 (关於乩童)
今天听学员说有一位老乩童过往,为神明服务五十几年,从不求回报,也无怨言,这种胸怀着实让人感动。当然庙方对他的尊重,葬丧的隆重,就不予赘述,只是学员问道:一个人走到生命的尽头,有办法以神明的力量使他的生命再延续吗?这是很严肃的问题。单就因果轮回宿命论,是不可能的,如果平常阴德够也许能避过大灾劫,如果以神明的力量,那就看个人造化了。也就是把你没用的肉体卖给神圣,然後用此残生为神明做事。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不是每人都有此际遇,这位老善士,是很典型的一个,然後在公职期间更能真心服务人群,是个很好的典范。所以不管在哪个点上,只要你真心用心去做都是很好的修行。往往有很多乩童常怨言,为神明做事又没比别人好,却不知你会近神道,就有可能是你命理有某些缺陷。以多年命理经验,专旺或日主太弱的格局总是逃不过宿命的折磨。除了近神佛方能平顺中求发展。否则总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往往机会来了却错失良机,所以不管是一般人或神职人员,或达官贵人只要站在自我岗位上尽责。并不是神职人员就一定要与别人不同,比别人好。无谓的怨怼只有徒增自己的业力。所以如果你有幸被神佛相中,更应尽职的为他服务,以报其恩典。切莫诈财骗色,危言耸听,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此福报。如果能一再的增进自己的知识,再劝化信徒不要太迷信,以防他们以後不会被别人所骗,更是功德无量。政治人物(谢长廷)就是其中受害很深的例子,如果他的八字没错的话,应该是属於官杀混杂的,做到行政院长已经是祖上有德了,硬要拼上总统宝座,只是徒增困扰而已。这麽一个心思细腻,心智过人的智者,却因为宗教信仰而怀抱不确实的梦想,做尽了算计、抹黑、不实言语,甚而尖酸刻薄的词句,真把他的才华用错地方。更抺煞了他以往默默行善的美德。要知道乩童只是神佛的代言人,如果你本身知识不够,接收到神佛的讯息是不可能很正确的。其实每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但你必须比别人更用功,因为你负有教化人民的重责。除了知识的增长还必须要用心於行为的修持,你毕竟是他人的指标人物也是学习对象。切莫妄自菲薄,更莫自认清高。
第十篇 (放下)

前几天目睹祖孙口角,心里百感交集,是与非难以去界定,更是插不上手,似乎长者也有道理,晚辈也有满腹委屈。这种戏码随时随地都在上演,你要制阻小的,大的以後会变本加厉、一再唠叨惹事,要制阻大的,小的态度也实在太嚣张,心中没有长幼之分。有一种人生气时会口不择言,有一种确是会吐真言,我想他们都是属於口不择言形的。想想;让她们适度的发泄一下情绪吧,何必一定要制造家庭和乐的假象呢?
一个人如果平时能自爱,能爱别人,有任何冲突与不高兴的事,尽量疏解掉,其实每个人都有他让人去爱的地方,只是你没去发掘;也因为你讨厌他、而故意尽量的去想他种种不好的作为。
已往若有争执、总是很快的恢复言谈,这次亦然,只是错误的事为什麽要一犯再犯呢?对家人对邻居都是如此。想到自己年轻时虽然不会主动找别人麻烦,却也受不了别人的挑衅,也许我该以他们角度去找症结点吧。也许就让时间与际遇去抹平他们的锐角吧。一个人没跌倒过不知道什麽是站起来,受到挫折才能体会受伤的其实是两方面,如果能少一点计较、少一点不平衡,凡事不要放在心上,不就没事了。再多的财富,再多的享受,再多的痛苦、再多的侮辱,到最後总是过眼云烟。事情总是会过去的,时间不可能为任何人停留,既然如此那何不好坏都放下,日子过得也比较轻松,担着太多的东西,只有徒增自己的负担罢了。
所谓放下并非忘计,而是把它收藏在心灵的角落,有必要时拿出来当作警惕、或鼓励,没必要时就让自己轻松的面对每一天吧。
 


Click:16725   
金凤宫 932-屏东县新园乡瓦?村後厝路43-2号  
E-Mail:info@temple.king.tw
Tel:08-
Fax:08-
Copyright © 2024 金凤宫 All Rights Reserved
Valid XHTML 1.0 Transitional